1、王吉文,男,1995年12月出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病区护师;吴敏,女,1991年10月出生,预备党员,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二病区重症医学科二病区护师;袁学菲,女,1988年6月出生,预备党员,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护师;范洪峰,男,1983年7月出生,预备党员,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二科副主任医师。四人系滁州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从左向右王吉文、吴敏、袁学菲、范洪峰
王吉文、吴敏、袁学菲、范洪峰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积极报名参加首批安徽省支援湖北医疗队,开展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经过65天的连续奋战,4名医护人员全力奋战救治患者,圆满完成抗疫使命,凯旋而归。
2、方敏,女,1966年2月生,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杨倩倩,女,1983年12月生,预备党员,滁州市二院感染科护士。二人系滁州市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方敏、杨倩倩
方敏、杨倩倩主动请缨出征武汉,分赴2家医院开展救治护理工作。在武汉的65个日日夜夜里,她们多次转战,参与救治护理新冠患者800多人。作为我省最早一批出征武汉,最晚回来的医务骨干人员,她们以“最美逆行者”的身姿践行了从医时的铮铮誓言,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目标,为成功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
3、杨鹏程,男, 1993年2月出生,滁州市交警一大队辅警;徐文静,女, 199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三科护士。二人系夫妻关系,敬业奉献类好人。

杨鹏程,徐文静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杨鹏程闻警而动,冲锋在前,尽职尽责,打好滁州城区道路交通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滁州市区外围防线;徐文静作为安徽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先后转战武汉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和武汉市肺科医院,在隔离病房内奋战65日,救治新冠患者近300人?!澳愠墼浜?、我守护滁州!”不同的身份、同样的使命,夫妻俩携手逆行,共同谱写了“热血忠诚 同心战疫”的动人篇章,经历了一场不平凡的人生大考。
4、王承玉,男,198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全椒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明珠,女,1986年5月出生,全椒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王敬,女,1989年7月出生,全椒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师。三人系滁州市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王承玉(左)、张明珠(中)、王敬(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椒县人民医院王承玉、张明珠、王敬三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前往医院前线,救治发热病人。当得知党中央发出支援湖北的号召时,三人再次请战,写下请战书。2月9日,带着必胜的信念三人随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湖北。三人在救治患者的同时,还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过生日,带领患者做体操等方式给患者加油鼓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结束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的征战后,他们再次来到协和医院西院,用自己的力量治愈更多的患者,奋战48天后他们凯旋而归。因表现优秀,他们均被授予“党员先锋”、“白衣卫士”称号,其所在的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5、臧龙,男,1988年5月生,预备党员,琅琊区扬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住院规培医师;孙陈香,女,1997年12月生,预备党员,滁州协和医院病区护士;肖燕,女,1998年1月生,预备党员,滁州平安医院外科护士。三人系滁州市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臧龙、孙陈香、肖燕合影
臧龙、孙陈香和肖燕作为滁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三人被分配至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医院。截止闭舱,他们共收治确诊病例570人,除去转院的134人外,其余436人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好成绩。3月13日,三人转战到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区,竭尽全力协助上级医师救治病人,出色的完成了各项救治任务。孙陈香和肖燕获得武汉开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授予的“白衣卫士”称号。
6、沈培培,女,1982年10月出生,定远县总医院护师;吕杨,男,预备党员,1980年8月出生,定远县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马莉,女,预备党员,1994年3月出生,定远县总医院普外科护士。三人系滁州市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沈培培、吕杨、马莉
武汉疫情爆发后,马莉、吕杨、沈培培主动请缨,作为滁州市第三批、安徽省第三批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在为期整整48天的赴武汉抗疫战斗中,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种种困难,救死扶伤,奋不顾身的做好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工作。他们“首捷方舱,再胜协和”,凭着过硬医技,圆满打赢抗疫攻坚战。
7、余强,男,1970年3月生,滁州市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仰丹丹,女,1990年05月生,滁州市来安家宁医院心内科护士。二人系滁州市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余强(左)、仰丹丹(右)合照
春节期间,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得知湖北疫情严重,余强、仰丹丹主动报名申请援鄂,加入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疫情最前线,他们首战方舱,再战协和,所在的安徽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累计收治轻症患者491名,重症患者260名,危重症患者44名,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出院零回头”。为期48天的奋战,他们始终践行着一名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职责。
8、余友琴,女,1975年10月生,滁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医保办主任;马长欣,男,1989年12月生,滁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临床医生;胡慧文,女,1993年12月生,滁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护士。安徽省第三批援鄂医务人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余友琴、马长欣、胡慧文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国,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刻,滁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余友琴、马长欣、胡慧文3位同志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抗疫前线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抗击疫情最美的篇章,先后共治愈了4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圆满的完成了方舱医院患者“零死亡”的艰巨任务。
9、王君,女,1986年10月出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病区护士;顾萍,女,1985年12月出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二病区护士;吴雪彤,女,1998年05月出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护士;刘华婧,女,1993年08月出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二病区护士;畅达,女,1990年02月出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护士。五人系滁州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从左向右王君、顾萍、吴雪彤、刘华婧、畅达
随着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日趋严峻,王君、顾萍、吴雪彤、刘华婧、畅达五位护士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书,战斗到防治疫情的第一线去。她们作为滁州市第四批、安徽省第五批抗疫医疗队的医疗队队员,于2月15日伴着漫天的飞雪毅然的踏上了逆行之路。她们承担着患者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护理任务,历时48天的艰苦战斗,以精湛的技术和细致的护理,守护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到医疗队员零感染载誉归来,交上了一份完美的战役答卷。
10、费大为,男,1986年6月出生,敬业奉献类好人,全椒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

费大为和康复患者合影
2月15日,34岁的费大为随滁州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由7名重症医学科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中,只有他1名医生。他用32天的努力换来成功,因为工作表现优秀,费大为被武汉汉阳体校方舱医院表彰为“优秀医务工作者”。
11、王林,女,1984年5月出生,皖东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汪艳,女,1997年5月出生,皖东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二人系滁州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王林(左)汪艳(右)
王林、汪艳第一时间提交请战书,于2月20日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开始医疗救治工作。在武汉的34天,她们完成防护培训、病区对接、物资保障,参与护理新冠肺炎患者61人,其中重症7人。她们日夜奋战,与时间赛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职责与使命。
12、秦晓敬,女,1990年12月生,明光市惠明医院内科护士长,滁州市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疫情发生后,她毅然剪短长发,离开年幼的女儿,随滁州市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挂咂诩?,她与同事接管院内两个病区共74张床位,24小时轮流上岗。为节省防护资源,她尽量减少喝水吃饭,专心于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展现了白衣天使的大爱与担当。
13、克修尧,男,1965年11月生,滁州市来安家宁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科室副主任;余静,女,1991年01月生,滁州市来安家宁医院内泌科护士长;陈茜,女,1996年10月生,滁州市来安家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三人系滁州市援鄂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克修尧(左)、余静(中)、陈茜(右)合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克修尧、余静、陈茜三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加入滁州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2月20日,克修尧、余静、陈茜三人逆行出征,驰援武汉,为保卫人民健康贡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所在的安徽省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共收治了患者61名,其中重症患者7名,累计治愈出院43名,实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救治患者零病亡。在武汉前线,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担当着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使命。
14、徐伟,男, 198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敬业奉献类好人,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医生。

作为安徽省首批也是唯一一批影像专业援鄂人员,徐伟义无反顾奔赴疫情中心武汉。不管在武汉开发区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还是重症病人集中的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他每天工作7、8个小时,累计检查病人千余人次,圆满完成了组织赋予的各项任务。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表现优异,获“党员先锋”、“白衣卫士”荣誉称号,同时他所在的安徽省第八批影像队被评为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及体育中心方舱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15、黄笑,男,199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滁州市琅琊区消防救援大队清流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朱杨娴,女,1990年11月生,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二人系夫妻关系,敬业奉献类好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消防员黄笑果断放弃春节休假,第一时间归队,全力投入到执勤备战工作中。尚在哺乳期的朱杨娴毅然选择迅速回归岗位,始终奋战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前沿。战“疫”伉俪为爱坚守、并肩战斗,他们是“最美逆行夫妻”。
16、陈莹,女,1987年4月生,明光市人民医院护士;李杰,女,1990年12月生,明光市人民医院护士;李凤,女,1993年6月生,明光市人民医院护士;孙茂懋,男,1986年2月生,明光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郭燕,女,1983年3月生,明光市中医院儿科主管护师。五人系援滁医疗队队员,敬业奉献类好人。

从左到右依次为:陈莹、李杰、李凤、孙茂懋、郭燕
陈莹、李杰、李凤、孙茂懋、郭燕在作为明光市首批援滁医疗队员,关键时刻“逆行而上”。通过17天的精心救治护理,让多名患者康复出院,圆满完成了在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援滁的救治任务。
17、王寿山,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敬业奉献类好人,天长市万寿镇忠孝村党总支书记。

在王寿山的带领下,忠孝村“四大攻坚”行动、农村“三大革命”、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名列全镇前列。2018年村集体经济达到25.1万元,比2017年翻一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王寿山组织研究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防控实施方案,细化防控措施,并将全村127个党员组织起来,组成15个巡查小组,不间断地带领党员骨干入户上门扎实开展摸排、走访、宣传等防疫工作。
18、陈克亮,男,1986年6月生,中共党员,凤阳县枣巷镇卫健办工作人员;陈洁,女,1989年10月生,凤阳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护士长。二人系夫妻,敬业奉献类好人。
在疫情防控期间,陈克亮白天到村里摸排武汉和湖北返乡等重点人群,在各道口叮嘱工作人员做好出入人员登记,督促乡镇卫生院做好隔离人员随访,晚上上报各项摸排数据,从早上五点工作到晚上十点一刻都不停歇。妻子陈洁主动申请到凤阳版“火神山”——凤阳第一山(传染?。┮皆汗ぷ?,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陈洁通过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的努力,做到了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医护人员零感染。夫妻二人舍小家为大家,身处一线,同心战疫。
19、孔祥喜,男,1952年12月生,助人为乐类好人,原西涧街道石马村董园村民组组长。

孔祥喜(右)生活照
新冠肺炎突然爆发,孔祥喜挺身而出每天在卡点上坚守十几个小时,连续一个月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值守卡口上,被紧急送往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目前处在危险期仍未清醒。
20、杨国花,女, 1979年11月出生,助人为乐类好人,天长市天凝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国花(中)为疫情捐款5000元善款
多年来,杨国花在“微公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抱守初心,积小善为大爱,累计向社会各界和弱势群体捐款30多万元。2020年2月份,她为天长抗击疫情工作捐善款5000元。
21、刘家林,男,1978年12月生,中共党员,明光市张八岭镇张八岭村人,助人为乐类好人。

刘家林返乡创业以来,他将好人精神融入日常点点滴滴,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成功脱贫;配合消防和公安干警实施救援,救助14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疫情期间,他不仅捐款10万元,自费购买捐赠2000余只口罩和200公斤消毒液用于疫情防控,又主动加入疫情防控宣传志愿队伍,驾驶自家车辆使用车载广播走村入户宣传防控政策。
22、邱中艳,女,1977年1月生,孝老爱亲类好人,凤阳县前门小学教师。

邱中艳服侍婆婆
多年来,邱中艳一边忙工作一边精心服侍患有脑梗、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婆婆。为了让卧病在床的婆婆过得舒心,她每天两次为其擦洗换药、定时分类喂药、细心准备一日三餐,孝敬婆婆的事迹被亲朋好友广为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