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老兵寻”志愿服务项目,由定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满天星”志愿服务队于2020年4月发起实施,吸纳志愿者1524人,致力于为全国老兵找战友、烈士寻亲提供服务。项目依托全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马义民工作室”公安大数据应用、新四军研究会,为寻人提供体系保障和技术支撑,向全国发布“老兵寻”和“向烈士致敬,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信息。截至目前,已成功为98名老兵找到战友、3名烈士寻到亲人,拍摄的《回家·帮英烈魂归故里》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线12安徽省》栏目面向全国直播,浏览量超800万次。项目曾获2023年安徽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滁州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2023年新春走访慰问吴勇烈士的父母
聚焦机制,夯实“寻”的根基
壮大寻找队伍。为进一步加强对寻亲工作的组织领导,定远县满天星志愿服务队建立了寻亲“六大组”(即:信息报告组、网络协查组、信息比对组、亲属核实组、数据统计组、宣传教育组)的工作机制,并实时进行培训指导,夯实“老兵寻”工作组织基础。发动定远县“马义民视频巡查室”、新四军研究会,以及全县3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为“老兵寻”提供信息检索保障。同时,发动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积极参加“老兵寻”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发挥体系作用。由于时间久远、战况激烈等原因,很多先烈档案资料缺失,有的籍贯不明、有的没有留下姓名或者无法找到安葬地,为烈士寻亲的难度大增。对此,项目实施团队联合全县282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作用,对全县2000余名烈士的信息,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走村入户、实地核查等方式,边比对边寻亲、边走访边核实,建立烈士、遗属信息数据库,全面梳理烈士档案,实施“网格化”信息管理,探索实施便捷、高效的寻亲模式。
考证烈士信息
聚焦多元,汇集“寻”的方法
深入实地“寻”。项目志愿者在界牌镇烈士纪念设施排查中,寻找到距镇6公里左右的永宁村1座散葬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经核实信息快速将散葬墓迁移到县烈士陵园,及时购买冰柜等设备储存烈士遗骸部分组织。同样,六安市舒城县潘成祥的大爷爷潘丁玉烈士40年代牺牲在定远县。2023年2月,潘成祥联系到项目志愿者,表明了寻亲意愿,由于舒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现有资料不充分,给寻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境?!袄媳啊敝驹阜裣钅孔橹驹刚呱钊氲蹦暾揭鄯⑸氐纳酵?、田间寻找考证,最终找到潘丁玉烈士墓安葬地,并完成散葬墓迁移工作。媒体专栏“寻”。项目积极探索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滁州日报、省级及以上媒体建立互助互动机制,第一时间将烈士寻亲线索提供给相关媒体,在各平台发布寻亲信息,进一步拓宽寻亲工作范围。2021年9月份以来,项目积极与安徽卫视对接利用“致敬英烈·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专栏,目前已为3名烈士找到亲人。2023年4月,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为潘丁玉烈士寻亲的相关视频《四代人寻亲80年!95岁爷爷找到了他的烈士哥哥!》,引发全网热议。部门协作“寻”?;菇ㄍ艘劬耸挛癫棵盼鞯?,公安、民政、档案、文物、党史等部门配合的协作机制,综合运用各方史料和信息资源,在烈士信息、历史沿革、亲属关系等方面,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烈士寻亲合力。针对部分烈士信息不全或错漏等寻亲难点问题,主动同寿县、睢宁县、沈阳市等10余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核查烈士信息、烈士墓安葬地、迁移散葬烈士墓事项等工作,为烈士亲友“寻亲”提供精准信息。
为六安籍烈士潘丁玉寻得亲人
聚焦传媒,唱响“寻”的声音
公益平台唱主角。定远县在编在册烈士2000余名,还有1200余位无名烈士安葬在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为此,“老兵寻”志愿服务项目与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积极对接,向全国发布“老兵寻”和“向烈士致敬,为烈士寻亲”公益活动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推送,不断提高烈属的知晓率。目前,已发布信息35条,收到反馈信息19条,为3名烈士寻到亲人。广泛宣传造氛围。针对为烈士寻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及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如帮70岁陈传林圆了38年梦——找到战友周普华,安徽卫视等媒体网站相继报道。2023年清明节,项目推出“接烈士回家”“为无名烈士安家”“为烈士寻亲”“学英烈事?!钡取扒迕骷烙⒘摇毕盗谢疃渲信纳愕脑诙ㄔ断赝跣∶砦廾沂苛暝熬侔斓?8位新四军无名烈士遗骸集中安葬仪式系列短视频,在今日头条、新浪网、三色定远视频号等平台浏览量累计逾百万,并被新华社、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日报、人民网、滁州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项目拍摄的《回家·帮英烈魂归故里》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线12》栏目面向全国直播,直播期间超800万浏览量,并经人民日报微博客户端推广宣发。
让烈士回家,让烈士亲属圆梦,“老兵寻”志愿服务项目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