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牛郎织女的传说让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一年一度的七夕如约而至,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滁州市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传统节日送至百姓身边,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相濡以沫 情暖七夕

送花现场
8月21日,89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吕玉林手捧鲜花送给88岁的老伴陈从英,这对老人过了一个特殊的“七夕节”。当日,在市光荣院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吕玉林老人来到滁州第一人民医院看望老伴陈从英。两位老人相濡以沫65载,膝下无子。2016年8月,两位老人被安排到滁州市光荣院安享晚年。2018年10月陈从英老太因病一直在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目前病情稳定。几十年的婚姻,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互相包容,才收获了今天的幸福。


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8月23日,在龙池社区,6对金婚老人共同表演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当日,由琅琊区龙池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多部门主办的“相约龙池 缘满七夕——2020爱在七夕”活动浪漫上演。6对金婚夫妻,重温婚礼仪式,分享他们的婚姻故事与夫妻和睦之道,引导年轻人如何对待婚姻、培育和谐家风。
幸福相约插花活动

现场制作插花
在“七夕”即将到来之际,为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龙蟠街道陡岗社区举办“浪漫七夕·幸福相约”插花活动,辖区不同年龄层次的夫妻前来参加。活动现场,每对到场的夫妻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动起手来,他们配合默契,不一会儿,漂亮的花篮就制作完成。整个社区弥漫着鲜花的香味,传递着浪漫的气息,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此次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亲手体验了动手的乐趣,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一篮篮鲜花不仅寄托着对爱人的情感,也寄寓了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更让中华传统节日深入人心。

现场制作插花
银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爱在童心 与你相伴”七夕主题活动,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和家长一起动手插花?;疃校缜驹刚呶蠹易急噶税俸?,玫瑰,满天星,勿忘我等鲜花,并进行讲解和示范教学?;疃殖∑涨崴苫钤?,不仅让孩子们在好玩有益的活动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
幸福传递,共话好家风

文明家庭表彰

文明家庭代表分享婚恋观
发能国际城社区开展“让爱住我家,传承好家风”七夕邻里节活动。社区邀请8组文明家庭代表参加此次活动,大家身披绶带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的婚姻家庭故事。其中“文明家庭”代表葛君上台讲述了与爱人相濡以沫、共渡生活难关的故事,感动了现场不少的年轻夫妻。随后,在场的家庭互相传授夫妻相处之道和婚姻幸福的秘诀。此次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在辖区营造出浓厚的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好家风好家训的文明风尚宣传氛围。
“青春有约 ‘缘’来是你”

在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到来之际,为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职能,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青年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真诚交往的平台,8月21日,由共青团南谯区委主办,南谯区花园社区、银东社区等协办的“青春有约 ‘缘’来是你”2020年南谯区“我们的节日·七夕”青年联谊交友活动,在市东坡中学举办。
当天,来自市委党校、市第一人民医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南谯区各机关及乡镇等单位的56名优秀单身青年男女齐聚一堂。大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做游戏、识性格、促互动、交朋友,大胆主动地与心仪对象进行交流,将当天的活动不断推向高潮。最终3对单身青年男女牵手成功,收获大奖及全场人员祝福。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旨在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年职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家庭观,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促进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友谊。
再现七夕传统民俗,弘扬传统文化


制作荷包现场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市博物馆联合南谯区同乐街道担子社区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家家乞巧望秋月 巧手慧心缝荷包”主题活动,来自滁城15个家庭的孩子及其家长齐聚市博物馆,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制作“荷包”,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迎接七夕节的到来。
当天上午,参与人员陆续赶至市博物馆交流坊,指导老师首先通过视频和讲解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七夕节的由来、习俗以及荷包的制作过程,随后指导大家利用布料、剪刀、针线等材料,精心缝制出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荷包”。此举不仅锻炼了小朋友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让参与人员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它除了拥有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寓意外,同时还赋予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穿针乞巧”比赛环节

孩子们动手串出乞巧果
发能国际城社区巾帼志愿者们和辖区居民比赛穿针引线,以一分钟内穿针数量多者为胜。社区工作人员先在莲蓬上插着大大小小七根绣花针,女性代表们在志愿者的配合下,手捧莲蓬,屏气凝神地捻线穿针。穿针引线比的就是手巧,最先完成的女性就被视为“得巧”。随后,志愿者还组织孩子们一起体验传统七夕风俗——做乞巧果。在巾帼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有条不紊的开始了“乞巧果”的制作,并亲手包装,将“乞巧果”的祝福,送给了辖区金婚老人、文明家庭,听老人分享他们的幸福故事和家风家训。
七夕非遗研学仿宋茶会活动

活动现场

非遗荷花熏茶制作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贴近传统节日精髓,8月23日下午,由滁州市文化馆主办、市文化馆汉文化研学社承办的“乞巧兰夜·雅宋风流”2020年七夕非遗研学仿宋茶会活动在市文化馆活动室热闹开场。来自市内部分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汉文化爱好者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研学活动分为“云鬓金钗摇,素手弄芳华”“食中烟火气,荷香煮作茶”“穿针斗巧忙,席宴同占花”三个环节,包含仿宋复原妆造研学、非遗荷花熏茶制作、七夕传统民俗体验等体验内容。在仿宋妆造研学环节,由老师亲手给参与者化宋代妆容、盘宋代发型到讲解妆面特别和服装特色,让大家直观的体验到了典雅平正的文化气质;在非遗手工环节,指导老师给大家普及了传统荷花窨茶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方式,让参与者深刻的领略了制作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品质,感受到了古人浪漫的生活情趣;在七夕民俗体验中,参与人员进行了“斗巧”游戏,结红线,穿七孔针,大家玩的不亦乐乎。

“斗巧”游戏
本次七夕研学活动很好地将流行美学、非遗手工、传统民俗结合在了一起,为的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让民众们感受到一个美轮美奂、趣味横生的七夕文化,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し且诺男卸欣?。(滁州文明网综合 张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