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社会道德已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变性的时代特征。诚然,我国道德状况主流始终是进步向上的,社会正气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然而也不可能否认,当今中国社会也出现了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必须重视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各级身边“好人”是新时代神州大地上涌现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道德模范群体,他们萌发并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之上,他们的善行义举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梢运?,近年来各级“好人”在净化社会风气,形成正确价值引领上起了重要作用,而思考“好人”引领风气的机理并推动“好人”持续提供道德滋养,则是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不同于传统道德模范的选树,身边“好人”的选树十分重视其时代特性,尤其注重挖掘新行业、新群体中的典型人物,与转型社会的变革发展紧密结合。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其内里的崇高精神,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
“好人”突出客观真实性。作为以人为载体的道德意识的外化形式,“好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好人”的产生都经过了公开规范程序的遴选,经受了社会公众客观公正的评判,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这也是“好人”具有强大道德滋养作用的力量源泉。
“好人”具有广泛易学性。“好人”都是从平凡生活中评选出来的再普通不过的普通百姓,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是看得见、信得过、学得到的平民英雄,他们说做的也是很平常却不乏伟大的事情,是普通百姓的凡人义举,具有很强的可学性、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人只能用人来建树”。经过多年的选树、推广之后,“好人”对社会公民群体道德的正向滋养作用已经越发显著,然而,其中也不免有一些问题阻碍着“好人”更好的发挥其正向作用。而我们尤其需要查缺补漏、扬长避短,为“好人”持续发挥道德滋养作用保驾护航。
结合重大事件契机,持续抓好选树工作
以往有些典型的选树,往往是上边下个指标,下边报个材料,只限于在少数人圈内运动,而“好人”评选中,每个人都可以推荐或自荐,没有数量和指标限制,只要事迹、群众认可就可以上好人榜。这种选树方法,把评选好人的过程,变成了群众广泛参与的过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必须持续推进这种基于群众广泛参与的选树程序,充分拓展好人选树典型的来源,提升好人评选的群众参与度。让更多行业、更多群体的普通民众参与到“好人”选树的全过程中。同时,结合重大事件契机,譬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导选树“雷锋的哥”方怀成等一批凡人抗疫典型,以增强“好人”与社会热点的切合度,提升好人典型的时代感召力。
打造多维宣传体系,形成长效德育合力
对于选树出的身边“好人”,要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加大造势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一方面积极利用报纸、“美好琅琊”及“琅琊文明网”微信平台、LED宣传栏全面铺开身边“好人”的事迹宣传,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依托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以中国“好人”潘超等优秀代表为主体,定期组织身边“好人”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以用交流座谈替代事迹宣讲,拉近身边“好人”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让普通百姓能近距离了解“好人”事迹,见贤思齐。在打造以身边“好人”为主体的的道德模范宣传体系中,尤其需要注重基层导向,充分利用琅琊区社区已有资源,如将身边“好人”宣传教育同龙池社区汉学堂机制结合等,积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用生动形象、多种维度的宣传代替苍白无力的空洞说教。
优化舆论文化环境,营造文明向善氛围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是环境的产物,良好的舆论文化环境是身边“好人”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道德滋养作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净化舆论环境。舆论历来带有多向和互动的特点,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对身边“好人”群体既是?;ひ彩嵌χС帧M被挂浞忠劳型?、融媒体等部门,积极抢占互联网阵地制高点,借助新媒体营造崇敬“好人”、关爱“好人”的良好风气,对于对“好人”的攻击言论、错误思潮要积极斗争、不能缺位。另一方面,要整合优化文化环境。我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深厚的好人文化底蕴,如博爱大众的经邦济世精神、推崇仁爱的修身立人精神、成仁取义的气节操守精神、尊老爱幼的人伦精神、注重践履的身体力行精神。我们可以将身边“好人”群体打造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模板,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融入现代元素,紧密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及社会发展实际,规避空谈理论。同时还可以充分结合滁州亭城文化,作好新时代身边“亭城好人”文章,助推身边“好人”形成品牌效应。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实现良性回馈循环
事实证明,单纯依靠个人的自我约束往往难以抵御和消除各种有悖社会道德的行为,必须要建立必要的道德制度和运行机制?;谎灾?,就是要用制度保证身边“好人”持续的道德滋养,而这其中重要的则是保障身边“好人”的自身权益。一方面,要切实做到好人有好报,不能让“好人”们流血流汗又流泪,另一方面,让好人有好报,既是对好人的温暖、对正气的呵护,同时也是对正能量的传递,对美好道德的弘扬,能够更好地调动起社会大众来学习“好人”、崇敬“好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给予身边“好人”群体崇高的社会地位奖励,也要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金钱和物质奖励,譬如持续落实“好人”信用贷款政策,同时积极协调民政、教育、卫生等部门,探索实行“好人”一卡通等做法,最大限度地为“好人”解决生活困难,提升“好人”幸福感,实现良性回馈循环。(琅琊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