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光忠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讲施集故事
王光忠,男,1945年10月生,滁州人。乐于助人好人、南谯区文明家庭、南谯区志愿服务典型。退休后,他人退心不退,始终把共产党员的信念责任牢记心中,凡是社会上的公益事情,他都积极去投入参加,乐于奉献为他人,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乐于奉献 投身文化传播
王光忠同志是1965年入党的老同志,小时候爱唱爱跳,青年时代带头搞演出队,排练节目,四处演出,虽然陆续担任过小学老师、基层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但对文化活动的热爱却从未间断过。退休后,他人退心不退,始终把共产党员的信念责任牢记心中,凡是社会上的公益事情,他都积极去投入参加。他爱学习,每次外出总是购买些书籍带回来,目前他家的书架有近千册书刊。

王光忠夫妻俩在整理施集战斗材料
王光忠同志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他非常喜欢文化工作。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在家里办了个家庭文化室,自费购置电视、收音机、书报、棋牌和球类,带领乡亲们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他还代表文化专业户出席滁县地区文化工作会议。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但精神生活却少了些,于是在2014年,他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想法与镇文化站同志商讨研究,得到镇领导的支持,成立了施集镇文艺宣传队。王光忠对施集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故事传说等非常熟悉,退休后集中精力创作,先后编写出十多万字的文艺作品,故事、诗歌、戏曲、民歌、快板、小品等样样精彩,《乡村大变化》《施集处处茶叶香》《施集四季美》《十二月对花》《四姐妹赶集》等反映家乡风貌和变化的作品,多次在市、区文艺调演中获奖?!妒┘凶蠼鹕健贰妒┘髡诺挠衫础贰镀障外质芳恰贰洞抵械乃衫础返榷缘胤矫?、古迹挖掘整理的文章,以及对施集茶叶的发展历程梳理,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热心公益 帮助他人
王光忠同志还热衷于公益事业。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他主动配合政府和社区做好宣传工作,并制止部分居民在工程建设中出现阻碍等不良行为,使他居住的社区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王光忠常说:“人活着就要为社会上多做点好事”。

王光忠在镇文化站整理图书
王光忠同志在生活中,很注意在群众中的行为和形象,他经常帮助左邻右舍解决矛盾纠纷问题,有的家庭遇到困难,他也主动帮助解决。过去施集街道交通事故频发,曾多次造成严重交通事故,他先后3次将受伤人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如今,遇上逢年过节,交通高峰时段,他主动当起了义务交通疏导员。2018年大雪,文化活动广场积雪严重,群众没了活动场所,老王和文化站负责人花了一天时间把场地清扫出来。虽然很累,但看到群众们玩得开心,他心里甭提多美了。

王光忠维修健身器材
王光忠还是名副其实的公益“监督员”?!罢锇傩展郝?、安装健身器材,为百姓健康所用。王光忠经常对来锻炼的群众说“我们应当爱惜,在公共场所,也要体现公民的道德观和法治观”。有时发现广场上健身器材坏了,他第一时间拿着工具去维修,将器材修理完好,还将不用的器材用车子推到政府保管。
文化传承 记忆过往
近年来,王光忠对施集孙岗蔡家洼等大大小小的战斗进行整理,进村入户走访,查阅档案资料,核实确认了唐先才等4位革命烈士及其子女的身份,协助烈士的后代办理了烈属证。在此过程中,他还将发生在施集境内的战斗历史用文字记录下来,写出《滁州西乡党团组织与战事》《惨烈的蔡家洼战斗》《施集红色基因世世代代相传》等文章。如今,在王光忠的组织、带领下,施集镇成立了广场舞队、老年民乐队、腰鼓队、少儿舞蹈队,经常排练、演出各类文艺节目,王光忠常常忙前忙后,搞创作,制作道具,维修设备。
“我准备在家办个老年活动中心,把有文化爱好的群众集合起来,让传统文化继承发展起来。”王老信心满满地说。
83岁的施集老年民乐队队员范良胜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参加文化活动,他特意从附近的李集街道搬家到了施集街道。“王光忠人老心不老,为了挖掘整理地方传统文化,经常深入生活采风、创作。这儿的文化活动比城里老年大学还丰富,他是咱们这里的‘文化使者’?!狈读际に怠?/p>
志愿者感言:人活着就要活出品味,活着要有价值,是共产党员就要有正能量。只要我们党有了正能量,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会有正能量。我们也殷切的希望,在我们社会进入到新时代征程中,都能像老王同志那样,做正能量的践行者,改变民风,树立新风尚的推动者。